什么是声音
声音是波
说到声音,爱好音乐的人首先可能会想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是劲爆十足的舞曲,这些音乐只是声音的一种。音乐是由乐器弹奏或者歌手演唱而产生的,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?回想一下中学物理课本上的定义
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
当小球撞击到音叉的时候,音叉会发生振动,对周围的空气产生挤压,从而产生声音。声音是一种压力波,当演奏乐器、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,它们的振动都会引起空气有节奏的振动,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,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(可以理解为石头落入水中激起的波纹),由此就产生了声波,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。
声波的三要素
声波的三要素是频率、振幅和波形,频率代表音阶的高低,振幅代表响度,波形代表音色。
频率(过零率)越高,波长就越短。低频声响的波长则较长,所以其可 以更容易地绕过障碍物,因此能量衰减就小,声音就会传得远,反之则会 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。
响度其实就是能量大小的反映,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桌子,声音的大 小势必也会不同。在生活中,分贝常用于描述响度的大小。声音超过一定 的分贝,人类的耳朵就会受不了。